篇壹 每壹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壹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會使這個世界如此精彩。”是的有個性的人,無疑是有人格魅力的。壹直以來我對這句話很是贊同,我也自認為在教育孩子時讓他們能發揮自己的個性這方面是表現得很突出的。可在壹次語文課堂上,卻發現原來自己的教學思維仍然是那麽的循規蹈矩。
按這種教學設計實施教學而出現的問題:課上實施過程描述,記錄結果。
正當我準備讓大家好好品讀孔子的為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時,我突然聽到前排的壹個學生在小聲嘀咕著:“我覺得他這樣做不好”。聽到這種評論我震驚了壹下:他怎麽會有這樣的想法?他是不是故意搗亂。我走到這位同學身邊,輕聲地問他:“能把妳剛才的話再說壹遍嗎?”這位同學平時膽子比較小,他可能覺得自己說錯話了,望著我不敢開口。我當時也以為他是隨口說說,又怕耽誤課堂上的時間,就沒有繼續追問下去。原本認為這是在課堂上出現的極平常的事情,所以壹直也沒有放在心上。沒想到第二天我在批改作業時,他的壹則日記引起了我的註意。他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我們上了《孔子拜師》這壹課,課文裏說孔子為了求學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用了幾個月步行找到老子,老師說我們要學習他這種艱苦學習的精神,可我覺得,孔子為什麽要步行浪費那麽多的時間,他這麽好學,完全可以坐馬車快點找到老師,這樣爭取了時間,不是可以學得更多嗎?何等獨特的見解啊!
篇二
語文是壹門學科,也是壹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註意的關鍵是什麽,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雲。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壹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壹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壹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借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壹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壹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壹遍。有壹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麽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裏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壹文,眼前壹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裏。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壹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機會。這壹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壹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機會。這個意境的壹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壹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壹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壹個說:“我會背於謙寫的《石灰吟》!”另壹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壹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壹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裏——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裏,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裏舉行了壹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布了壹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周壹次,去閱覽室借書看。壹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壹新篇章。
篇三
作為壹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壹、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鳴。
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壹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壹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壹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壹節不錯的課。
四、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壹份耕耘,壹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壹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