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 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語氣詞,通“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lù)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結友而別。?
編輯本段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妳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妳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於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妳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壹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麽認清事物這麽晚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朗讀節奏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詞語翻譯 ?1、初:當初,這裏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於建業(今江蘇南京),國號吳,不久遷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稱帝。 ?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卿:古代君對臣或長輩對晚輩的愛稱。?
5、今:現在。?
6、塗:同“途”。當塗掌事:當塗,當道,即當權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異議:當塗:地名)。?
7、辭:推托。?
8、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9、孤:古時候王侯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11、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2、但:只,僅。 ?
13、涉獵:粗略地閱讀 ?
14、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5、乃:於是,就。?
16、及:到了…的時候。?
17、過:到;到達。?
18、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9、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
20、非復:不再是。?
21、大兄:長兄,這裏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2、但:只,僅。?
23、孰若:誰比的上;誰像(我)。孰:誰,若:像。?
24、就:從事。?
25、遂:於是,就。?
26、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裏指“少”(與常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27、何:為什麽。?
28、呂蒙:東吳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人?
29、耳:表示限制,語氣詞,相當於“罷了”。?
30、始:開始。?
31、與:和。?
32、論議:談論,商議。 ?
33、大:非常,十分。?
34、驚:驚奇。?
35、今:現在。?
36、者:用在時間詞後面,無翻譯。?
37、復:再。?
38、即:就。?
39、拜:拜見。 ?
40、待:等待。?
41、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對呂蒙親昵的稱呼;在吳下時的沒有文學的阿蒙。 ?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語氣詞。?
46、乎:啊。表感嘆語氣。?
47、以:用?
48、見事:認清事物?
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
壹詞多義 ?當:?
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塗掌事(動詞:正)?
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古今異義詞 ?辭?
古義:推脫。(蒙辭以軍中多務)?
今義:美好的詞語。?
治?
古義:研究?
今義:治理?
及?
古義:到了……的時候。(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以及。?
過 ?
古義:到。(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經過。?
更?
古義: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義:更加。?
但?
古義:只。(但當涉獵)?
今義:轉折連接詞,但是。?
博士?
古義:當時掌管經學的學官。(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學位名稱。?
往事?
古義: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
大?
古義:很?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壹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孤?
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
今義:獨自,孤獨?
就?
古義:從事(文中)?
今義:就
《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鑒》,該書是北宋司馬光(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撰的壹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1362年間的史事。因宋神宗的“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評價而得名。五經,特指《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