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大醫精誠》,出自中國唐代孫思邈《備急用》第壹卷,是中國醫學典籍中壹篇極其重要的醫德文獻,是行醫者必讀之作。《大醫精誠》討論了關於醫德的兩個問題:第壹是精準,即要求醫生有高超的醫術,醫德是最微妙的東西。
學醫的人必須博學,勤奮,不知疲倦,第二是真誠,即要求醫生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才能看到他們的苦惱,感同身受。鼓勵慈悲,然後發願拯救精神的苦難,不可妄自尊大,邀功請賞,靠自己的長處,經營財產。
原文翻譯:
晉代學者張占說:很久以來,以經絡療法和方劑為基礎的醫學技術很難達到壹個微妙的高度。這是因為疾病有相同的內因但不同的外因癥狀,也有不同的內因和相同的外因癥狀。所以,五臟六腑是充盈還是空虛,血液循環之氣是暢通還是受阻。
光靠耳朵和眼睛是看不懂的。妳必須先摸摸妳的脈搏才能理解它。但是,在測量脈搏時,會出現浮脈、沈脈、弦脈、緊脈等混沌難辨的脈象。穴位的氣血循環和灌註是有差異的,比如皮膚的厚薄,筋骨的強弱。只有細心的人才能和他談這些道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大醫精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