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楚辭·漁父》,漁父是壹篇優美的散文,可讀性很強。開頭寫屈原,結尾寫漁夫,既生動又形象。中間采用對話式,運用比喻和設問,形象生動,富有哲理。
全文有兩個人物——屈原和漁夫。全文采用對比法,主要通過問答式,表現兩種對立的人生態度和完全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有四個自然段,分為頭、腹、尾三個部分。
文章從屈原開始,到漁夫結束,中間自然的兩段是他們的回答,處處體現了道家的哲學思想。其中“不執著於物,而穿越於世”的思想對後世道教影響很大。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漁父》的寫作背景,根據司馬遷的傳記和東漢文學家王逸的記載,大約是楚襄王年間,屈原被流放,遭受重大政治打擊。當個人和楚面臨厄運時,詩人來到汨羅江畔,邊走邊唱。
《漁父序》最後說:“楚人懷念屈原,是因為他們講了自己的故事。”因為楚人懷念屈原,所以收集和整理屈原的詩歌,並互相傳遞。這說明漁父在秦漢以前就已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