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左·杜明》的譯文如下:
丙申的冬天至日,我過了揚州。楚青的晚上下雪,放眼望去全是草和麥。進入揚州,是壹片窪地,河水碧綠冰冷,天色漸晚,城內響起蕭瑟的號角。我內心是悲傷的,感受著揚州城今昔的變化,所以自己寫了這首曲子。顏倩老人認為這個詞有“小米分離”的傷感含義。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這裏有著名的旅遊景點竹溪亭。初到揚州,我卸下馬鞍,下馬歇了壹會兒。曾經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揚州路,如今滿是綠油油的燕麥,壹片荒涼。
遊牧民族入侵長江流域,洗劫揚州後,只剩下殘存的古樹和破敗的池塘,對那場殘酷的戰爭不願意多談。臨近黃昏,淒厲的號角聲響起,回蕩在這座荒涼破碎的空城。
杜牧的儒雅是清晰的,現在再來壹次壹定會震驚。哪怕“豆蔻”二字再精致,青樓夢的詩意再好,也難以表達此時此刻的深沈悲涼。24號橋還在。橋下,河水蕩漾,月色蕭瑟,四周壹片寂靜。我想,橋邊的紅牡丹花,年年都在開,但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