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論語永業。《論語》是儒家經典,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四書五經”之壹。“永業”是《論語》中的壹章,是文章的標題。
張是中國古代商代、西周時期流行的壹種酒器,以青銅制成,口呈喇叭狀,腰細腳高,腹足四角,容積3升。
早在孔子之前,以禮樂為核心的文化符號體系就已經存在,但由於缺乏倫理價值觀的支撐,這壹體系非常松散和不穩定。儒家所謂的“建設”,就是用“仁”的價值理念來支撐“禮樂”的符號體系,以克服“禮崩樂壞”的局面。鑒於當時文化符號體系的混亂,孔子曾發出“不,不,不!哎!”嘆氣。
因此,他極力通過“正名”來整頓價值觀和符號體系,理順兩者之間的關系:“名不正,言不順;話不順,事不順;事不成,樂不樂;禮樂不盛,刑必失;刑罰不正,百姓無錯手腳。所以,君子之名必須言,言必可行。君子只對自己說的話負責。”